PM1 -保護人類健康的新聚焦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通過採取一系列減少有害氣體排放的措施,環境空氣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然而,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目前的空氣污染水平仍對人類健康構成相當大的風險。

除其他專業機構以外,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國際公共衛生監督機構,通過報告和聲明特別清楚地表達了顆粒物質(PM)的危害。

頻繁發佈的有關劣質空氣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以及空氣污染可能導致或加速疾病進展的新聞報道、科學研究、學術文章和政府警告,也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支持。嘗試在瀏覽器搜索“空氣污染與健康影響”,你將在半秒鐘內獲得數百萬條信息。

 

因此,呼吸污濁空氣對健康的影響,特別是在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如今已得到充分證實。據估計,每年空氣污染造成數百萬人早逝。空氣污染被視為全球死亡的最高風險因素之一,同時也是疾病的主要環境風險因素。

 

顆粒物簡介

空氣中最典型的顆粒物是:

  • PM1尺寸<1 μm的顆粒物。例如:粉塵、燃燒灰塵*、細菌和病毒。
  • PM2.5尺寸<2.5 μm的顆粒物。例如:花粉、孢子和其他有機灰塵。
  • PM10 尺寸<10 μm的顆粒物。例如:較粗的細粉塵和有機灰塵。
  • 大顆粒物 – 尺寸通常為10μm或以上。例如:可見的粗粉塵、沙粒、樹葉、毛髮和其他大顆粒有機灰塵。

PM是具有物理和化學特性的混合物,其特性會隨所在的位置產生變化。PM來源於人造物質或天然物質。因此,空氣污染因地而異。例如,在北京的街頭度過一天,對呼吸道的負面影響相當於在巴黎停留30天。然而,應當指出的是,人們對劣質空氣的反應會有所不同,主要取決於其敏感度。

吸入時,PM10、PM2.5和 PM1影響身體的方式也有所不同。PM停留在人體內形成沉積物主要取決於它們的大小以及其是否能夠進入我們的呼吸道。

 

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性

我們怎樣才能阻止PM入侵我們的室內空間,人的一生大約90%的時間在此度過?不幸的是,由於通風系統的功能是將室外空氣與室內空氣混合,我們無法完全避開室外空氣污染。

 

如果室外空氣未經過有效過濾和清潔,則室內空氣可能含有大量有害顆粒物,這些顆粒物會進入人體的呼吸道和循環系統。這些灰塵和其他物質會與建築物內部已經存在的物質結合起來變得更具攻擊性和有害性,使室內空氣污染的危險性遠超室外空氣。

但是,利用空氣處理單元中的優質空氣過濾器,在經過通風系統傳播之前便可清除很大一部分此類有害的室外灰塵。這意味著在倫敦、巴黎、洛杉磯、北京和新德裡等污染嚴重的城市,僅使用通風系統就可以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直至達到可接受的水平。

如果在房間內安裝移動式空氣淨化器作為補充措施,即使室外空氣中的顆粒和其他物質的變化量很大,也可以實現始終如一的高水平空氣質量。

 

PM1危害最大 

目前,WHO和EU正在對PM2.5和PM10進行監測並公佈這些灰塵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及其穿透肺部、引起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能力。但是,為了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提供真正健康和高效的室內空氣環境,通風系統需要安裝能夠去除最小且最有害PM1的過濾器。

我們的肺是PM1的獵物。當吸入時,PM1進入肺部的最深區域,其中很大一部分通過肺泡的細胞膜(我們肺部的數百萬個小囊,用於交換O2和CO2),進入血液,損傷動脈內壁,穿透心血管系統的組織並可能擴散到器官。最糟糕時,PM1可導致致命疾病,如心臟病、肺癌、癡呆、肺氣腫、水腫和其他嚴重疾病,導致過早死亡。

 

如今的PM過濾 

過濾器是通風系統中的主力軍,目前的F7過濾器可提供不同效率來捕獲PM1(通常為50-75%)。

由於過濾器會顯著影響室內空氣質量(IAQ),因此為目標顆粒物選擇合適的過濾器和效率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現在,這並非易事,因為目前的區域標準採用不同的過濾器測試和分類方法,妨礙了正確的產品比較。眾所周知,當前的標準具有局限性,有時會產生與使用中的過濾器性能相差甚遠的結果。

 

如今,過濾器可以滿足更高的PM1去除要求,例如:康斐爾的Opakfil ES、Hi-Flo XLT7和Hi-Flo M7。

 

除了選擇合適的灰塵過濾效率外,還有其他重要的產品特性需要考慮,例如:長壽命、低阻力以及低能耗。除了高效之外,康斐爾過濾器還是公認的“節能英雄”,因為可以節省數千瓦時的電量,而成千上萬的客戶案例記錄也都得以證實。當建築業主為獲得高質量IAQ而購買康斐爾高品質過濾器時,他們也可以受益於過濾解決方案的最低總體擁有成本。

 

離您最近的康斐爾公司或代表也很樂意為您的建築及場所提供合適的過濾器建議。為了在污染的城市環境中增加室內空氣過濾,康斐爾還提供先進的室內空氣淨化器,用於灰塵和分子過濾。後者越來越多地用於大型國際城市中存在空氣污染問題的辦公室和零售店。

* 柴油發動機排放被認為是主要來源,世衛組織在2012年將其歸類為致癌物。

 

创建日期 2020年9月4日